車間老張的十八般武藝:守好品質,帶好隊伍
發(fā)布時間:
2025-06-25
來源:
在生產車間里,張興國是個實打實的“老師傅”。從技術員、品控員到車間主任,他摸透了生產線上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也用行動把“擔當付出”四個字,刻進了車間的每道工序里。

PART 01從“技術骨干”到“車間大管家”,責任越扛越穩(wěn)
2015年剛進公司時,張興國在技術部搗鼓配方,在品控部盯流水線,又輾轉各個子公司調試工藝。今年初接手悶香車間那天,他站在轟鳴的機器前,手里攥著厚厚的工序單——鹵水調制、悶香、壓型、上膠,每道工序都像懸在頭頂上的秤砣。

“籽型好不好看,風味好不好,全在這些環(huán)節(jié)卡著。”他看著斑駁的操作臺,知道自己不再是只負責一項任務的技術員,而是要帶著整個團隊打硬仗的“指揮官”。 那段時間,他的辦公桌上永遠攤著筆記本,每個班組的生產進度、設備參數(shù)都記得清清楚楚,連交接班的時間都精確到分鐘。遇到上下游工序銜接不暢,他就像個“救火隊員”,扛著樣品在車間里跑來跑去,和其他部門磨破嘴皮子溝通。
PART 02管車間就是管人心,老張有套“土辦法”
剛當主任那會,車間里總有幾個“硬釘子”。有的干活圖省事,操作時間掐不準;有的嫌操作步驟繁瑣,細節(jié)不講究。張興國沒有急著批評,而是趁著午休時搬出小馬扎坐到員工中間跟大家嘮家常。“每個人干活都有自己的想法,只要溝通清楚了,情緒排解好,都能干好工作。”他把自己在品控部積累的經驗掰開揉碎,手把手教員工,看溫度曲線、聞發(fā)酵氣味。記得有一次,員工把握不好鹵水的熬制手法,張興國陪著他反復嘗試,終于在十幾次練習后熟練掌握。看到員工能獨當一面,張主任為他豎起了大拇指。 夏天的車間像蒸籠,員工們難免情緒不穩(wěn)。張興國在車間備足了藿香正氣水、風扇,一有空就拉著大家到陰涼的地方透氣、聊天。“干活本來就累,多關心點,大家干活才有勁。”就這樣,他用真心換來了大伙兒的信任。
PART 03手忙腳亂到游刃有余,老張和新設備的“過招”
這些年,公司陸續(xù)給車間換了新設備。從火灶到蒸汽夾層鍋,再到現(xiàn)在的熬鹵機。每次的更新都不容易,張興國帶著團隊跟著說明書學操作,琢磨怎么調整參數(shù)更合理?,F(xiàn)在,使用自動化設備,不僅減少了人為誤差,效率還翻了倍,以前需要兩個人的工序,現(xiàn)在一個人就能快速搞定。 張興國總說自己還有很多要學。這些年,他從普通員工成長為車間“主心骨”,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給大伙兒做榜樣。在他身上,能看到和暢人該有的樣子——不喊空話,踏實做事,把平凡的崗位干出不平凡的成績。
相關新聞